名医推荐
|
仁心传承中医精要,爱心救死扶伤于民 ----记中医名家鞠英山大夫用中医经方治愈疑难杂症
一、求学 从少年就学习中医基础理论,系统地学习中医经典著作,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《神农本草经》以及《药性赋》、《方歌括》等基础知识。后期又到处拜访各地名医及民间中医高手,跟随老师们学习临床知识及临床技能。 学中医临床,莫过于外感与内伤两大类。学外感病必须读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,而学内伤杂病则应该读《医宗金鉴•杂病心法要诀》”。因而,在日常学习中,注重对《伤寒论》《医宗金鉴•杂病心法要诀》二书上下了功夫,同时反复研究《神农本草经》,翻阅历代名医医案,这对于他此后的治学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。 18岁就开始药房坐堂行医。他铭记行医的职业道德,努力救治患者,使患者从疾病的苦海解救出来,真正做到医者仁心,急人所急,无论刮风下雨及深夜,只要有患者求医,就会做到随叫随到!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积累研究,他在骨科、妇科、儿科及杂科皮肤科疑难杂症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,有好多大医院不能治好的难症及肿瘤患者,经他救治都得到了康复!比如牛皮癣及三高症可以签协议治疗!很快就在当地名气大升!
二、学术思想 治学师古而不泥古,对中医理法方药的运用与中药的炮制等都提出过不同看法。如对黄连的认识,本草载其“大苦大寒,燥湿解渴,厚肠胃止肠泄痢。”他认为黄连虽苦,但大寒则殊不正确。因为《神农本草经》黄连条“味苦寒,主热气,目痛,皆伤泣出,明目,肠僻,腹痛,下痢,妇人阴中肿痛”,并无大寒二字,可见大寒二字系后人附会失当,殊不足信。又如桑皮一药,为古方泻白散中之药味,吴鞠通对于外感咳嗽最反对用桑皮、地骨皮,谓桑皮之性下达而坚结,由肺下走肝肾,能引邪入肝肾之阴,故认为“泻白散不可妄用”。杨艺农则认为,桑皮甘辛而寒,泄肺热,理嗽祛痰,为肺热咳嗽及一般咳嗽对症之药。他本人用桑皮治咳不下三十年,功效卓著,从无流弊。他认为研究医学,对古人言论,须从临床实际细心体会,不可偏信一家之言,一味盲从。否则,足以妨碍学术之进步,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,即此意也。 在中药的炮制问题上,他对于药物见火和浸泡提出自己的看法。他认为,药物见火变性为必然之理,故很多药物不宜火炒,如阿胶不可炒珠。仲景黄连阿胶汤、胶艾汤等方,皆于他药煎好时入胶令烊化,从无用炒珠者。此外,一般阴药如芍药、当归等皆不宜见火。他主张大黄生用,不宜炒熟,因为大黄荡涤肠胃燥结而除瘀热,推陈致新。仲景承气汤等方大黄皆生用,不炒制。西医药物学谓“大黄用大量有泻下作用,小量能制止肠胃之发酵,促进消化,止下利。故为健胃强壮药,用于虚弱家及小儿”。可见大黄并非峻烈之品,只宜生用。若妄加炮制,枉费人力物力,削减疗效,殊无可取。试观熟军较生军用量大,即其证明。
三、临床经验 治疗时邪有“六法”、“六禁”。“六法”指解表、清热、解毒、开窍、缓下、养阴六种治法。解表法用于发热性疾患初期。清热法为退热的主要方法。热盛成毒,故清热与解毒常配合使用。温疫热邪入里,传入心包,宜用“凉开三宝”芳香开窍,清热化浊。若大便秘结,可于退热剂中兼用缓下之药(有虚脱者除外),收效迅捷。热盛易伤阴津,养阴兼以退热,则阴复津生而病告痊。“六禁”指禁发表太过、禁养阴过早、禁香燥散气、禁过用寒凉、禁峻泻伤正、禁温补助邪。实践证明,“六法”、“六禁”对指导儿科临床治疗有较好的作用。
对于儿科的发烧、麻疹合并肺炎、急惊风等,特别是对消化不良的治疗,他主张采用“变食疗法”。所谓变食疗法,即将患儿所喂食物如牛奶、奶粉等全部掉换,或掉换一部分(改用糕干粉或藕粉米汤),同时减少进食量的一种饮食疗法。乳制品虽营养丰富,但是患儿肠胃已弱,消化能力降低,若不改良喂养方法,减轻胃肠负担,容易造成营养不良,甚至脱水医|学教育网搜集整理。因此,他对患儿不仅重治,而且重防,并亲自指导护理、喂养、服药方法。这种重保胃气、药食并举的思想,非常切合临床实际。
四、临床治愈疑难杂症案例(一) 病案:1、哮喘病 柴先生,男,50岁,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人,2004年,找鞠大夫调治哮喘,自述得哮喘病已经十几年,动则气喘,不能干重活,到处求医问药没有起色,经过鞠大夫配药调治四个月,病情得到康复,至今没再复发!
侯先生,男,35岁,济南市电力公司员工,自幼因感冒落下哮喘病,长期依赖雾化剂,四处奔波求医无果,2010年经朋友介绍找到鞠大夫调治,经过6个月精心治疗后得到彻底痊愈!回访没有复发!
【名医简介】 鞠英山,1970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南宫市。自幼常年跟随父亲学习中医治疗,亲身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疗效,逐渐对中医药产生了兴趣。由于他体质虚弱的原因,他的父亲在择业时给他选择了中医这条道路。13岁时在家乡正式拜当地民间名医冯金成先生为师,学习中医少林骨伤正骨及点穴疗法,从而迈出了此后漫长中医生涯的第一步。 上一篇最美名中医——李淑荣下一篇中医传承人——周海栋 |